对于2023年,我的态度是:
(相关资料图)
坚定信心,谨慎乐观,风险与机遇并存,6月后中国地产必定是满江红。
今年上半年的各种利好政策,千呼万唤使出来,我认为是太晚了!因此,现在局面不能很快改变的话,房企暴雷将会持续,当下甚至到了国企、央企集中裁员与暴雷的时刻,尤其是1、3、4、7这四个月。
民企该暴的都已暴了,地产人现在该做的则是静心苦练内功,全力磨刀霍霍,时刻准备着,待春风到来,大干猛干快干抢收市场,重拾旧山河。需要注意的是:
一、政府正积极救市中,降利率放开融资端。
如今全国首套已普降到3.8%-3.9%,库存王珠海甚至是率先降到3.7%,还有很多城市都会迅速下调房贷利率,但收效甚微,堪称寒气逼人的开局。
2023年春节假期重点15城新房成交386套,较2022年春节下降58.4%,其中一线城市深圳、广州、北京均零成交,仅有上海一城成交16套,较去年春节下降96.8%;二线城市中,大连、南宁、青岛、济南、扬州成交情况好于去年春节。
其中,南宁作为广西的省会城市,也受到回乡置业的带动,成交120套,显著高于去年同期;大连涨幅位居第二,春节假期成交13套,较去年春节上涨 225%;青岛春节期间成交34套,较去年春节上涨54.5%。
二、中国人的信心及预期仍然需要春药刺激。
尽管各大银行忙着放水发钱给群众,但几乎都不敢要不敢花,还使劲往银行存钱,这与先前想方设法去银行搞钱花形成鲜明对比。
三、大多数民营房企仍然艰难。
于中国房企而言,2023依然是生死存亡的关键年,尽管放开融资端,但是够格的只是少数的国企央企及极少数的优质民企,于大多数房企而言并未给到阳光雨露,能靠的也只能是自己的销售端,但显然销售腿已经被水泥硬化了,半年之内难以解放。
四、如今面临的再投资现实难题是,库存高企,是最近8年去库存压力最大的阶段。
2022年底,全国10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存销比即库存去化周期为18.9个月,这也意味着市场消化完这些库存需要18.9个月时间,即超过1.5年,在供需两端均弱下,重点城市可售面积处在相对高位,仅少数核心一二线城市短期库存去化时间不足10个月,三四线城市库存去化压力较大。
具体来看,杭州、上海、合肥等城市短期库存不足,天津、长春、郑州、厦门等地短期去化存压,出清周期均在20个月以上。全国100个城市中,有39个城市去库存周期超过24个月,即两年。比如重庆、北海、洛阳分别为39.3个月、47.9个月、50.6个月 。
五、三道红线要彻底解除还有半年时间,而今年依然是中国房企偿债关键年。
这个还债压力不比2022年少,2023年仍然是房企“偿债年”,偿债压力主要集中在一季度,到期债券规模达2225亿元。
根据机构统计数据,2023年内房企到期信用债及海外债合计9579.6亿元,相比上年多700亿元,房企偿债规模有增无减。特别是1月、3月、4月、7月,房企偿债规模均超千亿元,这几个月房企偿债压力较大。
当然,这个金额还只是看得见的表内的,也不包括应付未付,一直拖欠很久的各种应付款,这个接近1万亿元的偿债金额,甚至比2022年还多了差不多700亿元,偿债压力比难熬的2022年还大,最大的几个偿债压力的时间段,是今年的1月、3月、4月和7月,这几个月房企们都会有上千亿的债务,需要集中支付。
因此,可以断言,今年也是国企央企集中裁员暴雷年。